華育興業2023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開始征集
北京華育興業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產業領域教育綜合服務商,致力成為新興數字化人才教育解決方案專家,為客戶提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專業的教學、實訓和科研平臺,以及信息化建設、專業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培訓、企業內訓、職業培訓等多種服務。
作為金山、京東、Oracle等多家龍頭企業的教育合作伙伴,整合相關技術與眾多商業案例資源,與高校一同探索“新X科”理念下的AI學科群建設和人才培養,截止到2022年10月,教學產品已被200多所院校購買使用,自2017年參加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以來,先后立項300余項,與近300所高校有過良好的合作,歡迎大家咨詢申報!
建設目標
圍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師資培訓項目三大類開展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圍繞戰略前沿科技產業領域、新一代IT技術和各學科的融合,深入改革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打造一批高質量、可分享的教學和課程改革方案和成果,助力高校新興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圍繞大數據、AI等新技術及數字經濟涵蓋的熱點專業,通過提供教學資源和平臺,共建符合教學規律和產業實踐的實踐教學資源、專業實驗室等,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及綜合素質。利用師資培訓機會,組織相關領域名師,培養一批能開展大數據+X、人工智能+X、金融科技、數字經濟等新興專業方向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師,助力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項目內容
(一)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
擬設立20個項目,面向全國本科高校,由華育興業提供經費和相關平臺,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相關技術在數字經濟、數字金融、數字營銷、智能財會等不同行業領域的應用,依次開展人培方案制定、課程資源建設和示范課或精品課建設。
要求由高校專家基于當地及學校特色,圍繞目前數字經濟產業相關的熱點領域,圍繞新工科、新商科結合“大數據+X”、“人工智能+X”開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完成管理類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數字營銷、金融科技等新興專業的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基礎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等教學、實驗、實訓資源的建設和優化。
(二)師資培訓項目
擬設立10個項目,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方向,以及新商科領域的數據分析、數字金融、數字經濟、數據治理等應用方向,要求相關高校基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依托華育興業相關平臺及企業資源,共同舉辦開展師資培訓或課程建設研討會,包括不限于技術培訓,課程研討、經驗分享會等落地形式的交流活動,提升參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
1、新商科方向,擬設立20個項目,面向全國本科院校,重點圍繞當前的數字經濟技術熱點,支持高校結合區域產業特點聯合建設新商科相關專業實驗室、實訓中心和及實踐基地,通過多維度合作建設校本實踐資源、探索新商科人才教學實踐創新模式和路徑。
2、新工科方向,擬設立15個項目,其中10個面向全國本科院校,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專業,協助高校建設相關實驗、實訓室及相關實踐基地、實踐教學資源等;5個面向東三省高校,提供實踐教學師資,建設校外實踐基地,制定學生實習實訓活動計劃,校企協同開展實習實訓活動,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和就業指導。
申報條件
(一)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
1、申請人所在學院需要開設有或計劃開設大數據安全、大數據管理、數據治理、云計算基礎、商務智能分析、數字經濟與貿易、互聯網經濟、共享經濟、數字金融、金融風險管理、智能投顧、金融信息安全、經濟預測與決策等課程。
2、申報的課程,如是現有課程,開課歷史不少于1年,總學時不少于32學時,實訓時長不少于1周;如是新開課程,需要提供課程建設方案且納入學校專業課程體系,總學時不少于32學時。
3、項目負責人須為相關專業院長、副院長、系主任或者教研室主任,且不少于3人以上的專任教師組建教改團隊,與企業共同研究及推動教學及實踐內容體系建設。
4、優先考慮地方代表名校、相關專業虛擬教研室發起單位,跨專業聯合申報并具有行業實踐的團隊,以及計劃或已經與我司開展實質性合作的院校。
(二)師資培訓項目
1、申請人須為高校相關專業學科負責人或專任教師,優先考慮出版過相關著作或省級以上精品課課程負責人的老師。
2、申請人要熟練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工具,并熟悉該技術在某一行業領域的應用規范和技巧,善于分享交流、講課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3、優先考慮有100人及以上教學會議或培訓項目舉辦及培訓經驗的申請人,優先考慮能夠提供住宿服務及已經和我司開展實質合作的院校。
(三)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
Ø 校內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方向
1、項目申報人需為相關專業教學副院長、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已開設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者優先。
2、申請學校須提供一個不少于50人左右的實驗機房,并且提供符合推薦配置的服務器,用于軟件的安裝和使用。
3、申請學校需要委派專人負責聯合實驗室的對接和維護,保證平臺正常部署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4、優先考慮已經開設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新興專業,以及開始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商科的院校。
5、優先考慮與我司開展實質性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師資培養、課程體系改革、打造校企合作品牌的合作學校。
Ø 校外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方向
1、高校開設有大數據、人工智能、嵌入式開發、全棧開發、數字媒體技術、視覺傳達等相關課程。
2、校企雙方具備聯合培養的合作條件和合作基礎,且參與項目建設的學生不少于80人。
3、高校可提供相應的實驗室或實踐基地需要的建設場地、建設條件及必要的配套設備。
4、高校認可企業課程置換,并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企業實訓內容和項目案例。
建設要求
(一)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項目
基于我司平臺,完成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和課程內容建設,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資源(包含源文件)。
1. 項目須建設完成至少1 門課程的課程資源,課程時長不少于32 學時,且在一年內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2. 資源建設須符合高校的教改和課改要求,能夠結合企業項目實際,將技術與業務要素融入課程內容。
3.課程建設須完成
3.1課程大綱,包括具體的課程理論學時、課程實驗學時、習題描述
3.2授課教案,包括PPT課件、參考書目、論文文獻,網絡資源、隨堂練習、2套標準考題,主客觀題不少于200道
3.3課程實驗實踐,包括至少10個行業案例實驗手冊、實驗描述、實驗視頻,社會實踐安排、數據文件、安裝資源等
3.4課程微課,不少于1000分鐘,包括授課方案說明,典型授課場景,重點知識概述。
4. 課程資源須符合校級精品課的建設標準,提供相應的質量認定,并在互聯網上完成組課,用于學生觀看學習。
5、聯合開發新商科大數據人工智能相關教材,由我司負責標準化出版發行。
6. 項目成果的知識產權歸我司和作者共同擁有(教材版權作者獨享),我司可向其他高校推廣和應用。
(二)師資培訓項目
1、申請人發起并組織的培訓,須在項目期內至少組織1場交流培訓,邀請不少于5所院校的至少10位一線授課教師參加交流培訓,交流培訓周期不少于半天,主題需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經濟專業群相關的技術及教學改革。
2、申請人作為培訓老師參與的培訓,申請人需提供至少5天的公開培訓,培訓的主要形式為技術培訓,實訓實操、教學方式探討、行業發展結合人才培養方案銜接等,培訓內容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商科相關技術或教學實踐,培訓內容需在我司平臺留存并設立考核環節。
3、會議周期不超過2天,培訓周期不超過7天,如需收費,收費應低于商業會議和培訓。
(三)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
校內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方向
1、項目期間完成一個可滿足50人需求軟件及資源部署所必須的私有云環境。
2、掛牌聯合實驗室,捐贈的課程資源至少一門課程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且不少于16學時。
3、申報單位需要依托捐贈平臺與我司共同研發不少于10個行業應用案例,并提供完整的配套資料和資源。
4、聯合實驗室/實踐基地建成后,校企雙方積極推動實驗室優化及后續建設,積極申報省級及國家級教學示范基地、重點實驗室、校企合作案例。
支持辦法
1.經費:公司擬資助入選的項目提供現金及資源支持,其中現金支持項目,項目經教育部審核公布立項后按階段撥付項目總額30%的經費,項目驗收合格后給予其余70%項目經費,其中:
Ø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每個5萬元人民幣,價值5萬的平臺資源使用權;
Ø 師資培訓項目每個2萬元人民幣;
Ø 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校內實驗室每個提供價值30萬元的軟件資源用于項目建設,校外實踐方向每個提供價值20萬元的軟件資源服務等用于項目建設。
2.其他支持:公司將為立項項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不限于軟件平臺、教研團隊、技術培訓等相關支持。在項目開展的2年期內,保持雙向溝通和交流,促進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和結項,同時所有參與協同育人項目申請的團隊都可以優先參與我司組織的師資培訓及其他會議活動。
3.驗收及評審:在項目結束之際,進行項目驗收評審。目的是對項目進行總結,提煉經驗鞏固建設成果,并為公開共享建設成果給所有學校做準備。驗收標準根據具體項目各有側重,重點關注落地效果、覆蓋人群數量及后續影響力。
申請辦法
1. 項目負責人無華育興業公司同類項目在研,且符合申報要求;
2. 申報者應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平臺(http://cxhz.hep.com.cn)注冊教師用戶,填寫申報相關信息
3. 項目申報人須在平臺項目申報截止時間前將加蓋高校校級主管部門公章的申請書形成PDF格式電子文檔(無需提供紙質文檔)及上傳至平臺。若有任何疑問,請與企業項目負責人聯系。
企業項目負責人:霍老師
電話:15501182370
郵箱:2583900630@qq.com